丹草(學名☁╃:Sorghum sudanense (Piper)Stapf.)是禾本科││☁▩,高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;鬚根粗壯│▩。稈較細││☁▩,高可達2.5米││☁▩,葉鞘基部者長於節間││☁▩,上部者短於節間││☁▩,葉舌硬膜質││☁▩,棕褐色││☁▩,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││☁▩,向先端漸狹而尖銳││☁▩,中部以下逐漸收狹││☁▩,背面隆起││☁▩,兩面無毛│▩。圓錐花序狹長卵形至塔形││☁▩,較疏鬆││☁▩,主軸具稜││☁▩,花葯長圓形││☁▩,花柱柱頭帚狀│▩。穎果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││☁▩,7-9月開花結果│▩。
原產於非洲││☁▩,世界各國均有引種栽培│▩。
蘇丹草是一種青飼料││☁▩,由於其幹物質含量較低││☁▩,只能作為飼料中的配合飼料原料│▩。蘇丹草營養價值較高││☁▩,適口性好││☁▩,一般年刈割2-3次││☁▩,適於青飼││☁▩,也可青貯和調製乾草
形態特徵
-年生草本;鬚根粗壯│▩。稈較細││☁▩,高1-2.5米││☁▩,直徑3-6毫米││☁▩,單生或自基部發出數至多稈而叢生│▩。葉鞘基部者長於節間││☁▩,上部者短於節間││☁▩,無毛││☁▩,或基部及鞘口具柔毛;葉舌硬膜質││☁▩,棕褐色││☁▩,頂端具毛;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││☁▩,長15-30釐米││☁▩,寬1-3釐米││☁▩,向先端漸狹而尖銳││☁▩,中部以下逐漸收狹││☁▩,上面晴綠色或嵌有紫褐色的斑塊││☁▩,背面淡綠色││☁▩,中脈粗││☁▩,在背面隆起││☁▩,兩面無毛│▩。
圓錐花序狹長卵形至塔形││☁▩,較疏鬆││☁▩,長15-30釐米││☁▩,寬6-12釐米││☁▩,主軸具稜││☁▩,稜間具淺溝槽││☁▩,分枝斜升││☁▩,開展││☁▩,細弱而彎曲││☁▩,具小刺毛而微粗糙││☁▩,下部的分枝長7-12釐米││☁▩,上部者較短││☁▩,每-分枝具2-5節││☁▩,具微毛│▩。無柄小穗長橢圓形││☁▩,或長橢圓狀披針形││☁▩,長6-7.5毫米││☁▩,寬2-3毫米;第-穎紙質││☁▩,邊緣內折││☁▩,具11-13脈││☁▩,脈可達基部││☁▩,脈間通常具橫脈││☁▩,第二穎背部圓凸││☁▩,具5-7脈││☁▩,可達中部或中部以下││☁▩,脈間亦具橫脈;第-外稃橢圓狀披針形││☁▩,透明膜質││☁▩,長5-6.5毫米││☁▩,無毛或邊緣具纖毛;第二外稃卵形或卵狀橢圓形││☁▩,長3.5-4.5毫米││☁▩,頂端具0.5-1毫米的裂縫││☁▩,自裂縫間伸出長10-16毫米的芒││☁▩,雄蕊3枚││☁▩,花葯長圓形││☁▩,長約4毫米;花柱2枚││☁▩,柱頭帚狀│▩。
穎果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││☁▩,長3.5-4.5毫米│▩。有柄小穗宿存││☁▩,雄性或有時為中性││☁▩,長5.5-8毫米││☁▩,綠黃色至紫褐色;稃體透明膜質││☁▩,無芒│▩。花果期7-9月│▩。染色體數2n=20(Vachova││☁▩,1978)
產地生境
原產於非洲的蘇丹高原││☁▩,在歐洲◕·、北美洲及亞洲大陸栽培廣泛│▩。中國1949年前已引進││☁▩,南北各省均有較大面積的栽培
生長習性
蘇丹草喜溫││☁▩,為春性發育型禾草││☁▩,在氣候溫暖雨水充沛的地區生長最繁茂│▩。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20-30℃││☁▩,最低溫度8-10℃││☁▩,在適宜條件下││☁▩,播後4-5天即可萌發││☁▩,7-8天全苗│▩。播後5-6周││☁▩,當出現5片葉子時││☁▩,開始分集││☁▩,生長速度增快││☁▩,出苗後80-90天開始開花│▩。劉割高度與再生能力有直接關係││☁▩,一般留茬高度以7-8釐米為宜│▩。生育積溫2200-3000℃││☁▩,在溫度12-13℃時幾乎停止生長│▩。幼苗低於3-4℃時往往遭致凍傷││☁▩,甚至死亡│▩。
該草對土壤要求不嚴││☁▩,在弱酸和輕度鹽漬土壤能生長││☁▩,但過於溼潤◕·、排水不良或過酸過鹼地的土壤上生長不良│▩。在黑鈣土││☁▩,暗粟鈣土上生長良好││☁▩,其前作最好是多年生豆科牧草或多年生混播牧草│▩。
繁殖方法
種子處理☁╃:選籽粒飽滿◕·、無病蟲的種子││☁▩,播前曬種1-2天││☁▩,然後用0.2%的磷酸二氫鉀或溫水浸種6-8小時││☁▩,以打破休眠││☁▩,提高種子發芽率│▩。此外││☁▩,用粉鏽寧拌種可預防鏽病的發生│▩。
適時播種☁╃:一般在4月上旬至6月份││☁▩,當表土10釐米處地溫達12℃-14℃即可開始春播││☁▩,為保證整個夏季能持續生產青綠飼料││☁▩,應採取分期播種││☁▩,每期相隔20-25天││☁▩,最後-期播種應在重霜前80-10天時進行│▩。
多采用條播││☁▩,播種量主要根據土壤水分條件而定││☁▩,乾旱地區││☁▩,宜採用寬行條播││☁▩,行距45-60釐米││☁▩,播種量2.5-30千克/公頃│▩。如土壤水分條件好││☁▩,以採用窄行條播有利││☁▩,行距30釐米左右││☁▩,播種量30-37.5千克/公頃│▩。
播種深度☁╃:一般為4-6釐米││☁▩,如表土過幹││☁▩,應加鎮壓以利出苗│▩。
栽培技術
蘇丹草根系發達││☁▩,在整個生長期││☁▩,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養分││☁▩,固應深耕│▩。可在播種前-年深翻耕││☁▩,並施足底肥│▩。一般每公頃施廄肥巧1500-2250千克││☁▩,或每公頃施30%的複合肥450-600千克│▩。在乾旱地區和鹽鹼土地帶││☁▩,為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防止鹼化││☁▩,也可進行條松或不翻動土層的重耙滅茬││☁▩,翌年早春及時耙糖或直接開溝於春末播種│▩。 [6]
田間管理
早春播種的蘇丹草││☁▩,由於氣溫低││☁▩,苗期長││☁▩,容易受到各種雜草的侵襲││☁▩,在苗高10-巧釐米時││☁▩,應中耕除草一次││☁▩,以後視雜草出現和土壤的板結情況││☁▩,再中耕-次│▩。蘇丹草出現分縈以後││☁▩,即不怕雜草危害│▩。蘇丹草的根系強大││☁▩,吸收肥料能力強││☁▩,對氮磷肥料需要量高││☁▩,除播種前施足基肥外││☁▩,分粟期◕·、拔節期以及每次劉割後││☁▩,應及時灌溉施肥│▩。 [6]
適時收穫
蘇丹草的收穫期應考慮到它的產草量││☁▩,營養價值以及再生力│▩。從產草量看││☁▩,自抽穗到乳熟期││☁▩,基本上無多大變化││☁▩,但從營養成分作比較││☁▩,則差別很大│▩。抽穗期刈割的蘇丹草││☁▩,幹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比開花期刈割的要高出89%左右││☁▩,而粗纖維含量則為開花期的72%│▩。因此從青飼料的產量和品質考慮││☁▩,蘇丹草在抽穗到盛花期劉割│▩。調製乾草以抽穗期刈割最佳││☁▩,過遲會降低適口性;青飼以孕穗期利用最好││☁▩,這時營養價值◕·、利用率和適口性都高;青貯可推遲到乳熟期│▩。
蘇丹草的刈割高度與再生能力有直接的關係││☁▩,一般留茬高度為7-8釐米││☁▩,留茬過低影響再生│▩。在氣候寒冷││☁▩,生長季較短的地區││☁▩,第一茬刈割不宜過晚││☁▩,否則第二茬草產量低│▩。蘇丹草的產草量││☁▩,決定於氣候和栽培條件││☁▩,在栽培的蘇丹草一年能刈割2-3次││☁▩,青草產量在45000-75000千克/公頃││☁▩,以第一茬產草量最高││☁▩,以後逐次降低│▩。